生地黄

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.的新鲜或干燥块根。多年生草本,高10-40厘米,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。块根肉质,鲜时黄色,在栽培条件下,直径可达5.5厘米,茎紫红色。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,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,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;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,上面绿色,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,长2-13厘米,宽1-6厘米,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;基部渐狭成柄,叶脉在上面凹陷,下面隆起。花具长0.5-3厘米之梗,梗细弱,弯曲而后上升,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,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;萼长1-1.5厘米,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,具10条隆起的脉;萼齿5枚,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,长0.5-0.8厘米,宽0.2-0.3厘米,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;花冠长3-4.5厘米;花冠筒多少弓曲,外面紫红色,被多细胞长柔毛;花冠裂片,5枚,先端钝或微凹,内面黄紫色,外面紫红色,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,长5-7毫米,宽4-10毫米;雄蕊4枚;药室矩圆形,长2.5毫米,宽1.5毫米,基部叉开,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,子房幼时2室,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,无毛;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。蒴果卵形至长卵形,长1-1.5厘米。花期4-7月,果期4-7月。
生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和切制。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闷润,切厚片或块,干燥,即得。生地黄炮制后可使药物洁净,便于调剂和制剂,同时也能保证药效的稳定。
性味归经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功效: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的功效。清热凉血方面,可用于治疗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常与玄参、牡丹皮等配伍,如清营汤;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,可与黄芩、黄连、地榆等合用。养阴生津方面,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内热消渴,常与麦冬、沙参等配伍,如益胃汤;也可用于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多与青蒿、鳖甲、知母等配伍,如青蒿鳖甲汤。
生地黄含有梓醇、地黄素、甘露醇、维生素A类物质、糖类及氨基酸等成分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功能、抗氧化、抗衰老、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辐射、保肝等作用。在临床上,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肝炎、银屑病等疾病。
生地黄主要生长在海拔50-1100米的沙质壤土、荒山坡、山脚、墙边、路旁等处。在中国,主产于河南、河北、内蒙古及东北等地,其中河南焦作(古怀庆府)所产的地黄为道地药材,习称“怀地黄”,质量最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