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 芨

白芨,又名白及,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学名Bletilla striata (Thunb. ex A. Murray) Rchb. f.,别名有甘根、白给、紫兰、连及草等。
植株高18-60厘米,具扁球形假鳞茎,上有荸荠似的环带,茎粗壮劲直;叶片4-6枚,为狭矩圆形或披针形,长8-29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;花序顶生,具3-10朵花,通常不分枝,花大,颜色多为紫色或淡红色,萼片和花瓣近等长,呈狭长圆形,花瓣较萼片稍宽,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,为倒卵状椭圆形,白色带紫红色,具紫色脉,中部以上有3裂;果实为蒴果,呈长圆状纺锤形,果期7-9月,内有极细小的种子,呈褐榄型,黄色粉末状,由种皮和胚构成,无胚乳和子叶。
常生于海拔100-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、栎林、针叶林下或岩缝中,喜欢温暖、湿润、阴凉的环境,耐寒性较差,对土壤要求较严格,宜生长在肥沃、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;分布于中国、朝鲜半岛、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区,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药用价值:白芨的干燥块茎可入药,性微寒,味苦、甘、微涩,归肺、肝、胃经,具有收敛止血、消肿生肌的功效,临床常用于咯血、吐血、外伤出血、疮疡肿毒、皮肤皲裂、烧烫伤等病症的治疗,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其含有的多糖、皂苷、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,还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胃溃疡、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;观赏价值:花朵艳丽,形态独特,且耐阴,可盆栽室内观赏,也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、花境或庭院一角,是较理想的观花植物;其他价值:从白芨中提取的白芨多糖(白芨胶)是用途广泛的天然药用辅料,具有无刺激、缓释、局部滞留等特性,还可作为天然化妆品的功能性成分用于美白护肤,制成的牙膏可治疗咽喉红肿热痛、口腔溃烂、牙周炎、牙龈炎等口腔和牙科疾病。
由于白芨种子缺乏胚乳,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,野生资源稀少,再加上其具有较高的药用、观赏和经济价值,遭到严重的滥采滥挖,目前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附录II中,属于国际贸易管制的物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