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 仲

科属形态: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,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.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,具明显皮孔,枝具片状髓,嫩枝有黄褐色毛,后变无毛,老枝有明显的皮孔。叶椭圆形或卵形,长6-18厘米,宽3-7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脉上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生于当年枝基部;雄花无花被,花梗长约3毫米,雄蕊6-10枚;雌花单生,花梗长8毫米,子房狭长,顶端有2叉状花柱。翅果扁平,长椭圆形,长3-4厘米,宽1-1.2厘米,顶端2裂,基部楔形,周围具薄翅。生长习性: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环境,耐寒性较强,不耐水涝,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,在中国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多地有栽培。
一般在4-6月剥取树皮,趁鲜刮去粗皮,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,严密埋藏于稻草内,使之“发汗”,至内表面呈紫褐色时,取出晒干。采收时需注意保护母树,采用环剥或半环剥等方法,避免过度损伤树木,以利其再生。
传统功效:性味甘,温,归肝、肾经,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的功效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、筋骨无力、头晕目眩,常与牛膝、枸杞子等配伍;用于肝肾亏虚、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、胎动不安,常与桑寄生、续断等配伍,如杜仲丸。现代研究:杜仲含杜仲胶、杜仲苷、木脂素类、挥发油等成分,具有增强免疫功能、抗疲劳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炎、镇痛、抗衰老、促进骨骼生长等作用,其制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骨质疏松等疾病,也是保健品的常见原料。
常用炮制方法为盐杜仲。取杜仲块,加盐水拌匀,闷透,置炒制容器内,用中火加热,炒至丝易断时,取出,放凉。每100千克杜仲块,用食盐2千克。盐制后可引药入肾,增强补肝肾、强筋骨的作用。此外,还有生杜仲,即取原药材,刮去粗皮,洗净,切块或丝,干燥,生用偏于益肝舒筋。
杜仲木材坚实,可用于制作家具、农具等;树皮含杜仲胶,为硬质橡胶,耐磨损,绝缘性好,可用于制造轮胎、电线等;其叶可制成杜仲茶,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。由于野生杜仲资源稀少,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,栽培时应选用优良品种,合理采收,保护野生种群,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。